北京明确城市“瘦身”时间表
作者: 来源:phweb 时间:2015.08.25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
8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在规划纲要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未来京津冀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功能定位
以首都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
功能定位是科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经反复研究论证,京津冀区域整体定位和三省市功能定位各4句话,体现了区域整体和三省市各自特色,符合协同发展、促进融合、增强合力的要求。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三省市定位服从和服务于区域整体定位,增强整体性,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发展目标
北京5年后人口在2300万以内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空间布局
首要任务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经反复研究论证,京津冀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双城”是指北京、天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功能疏解
四类非首都功能将被疏解
当前,北京人口过度膨胀,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从疏解对象讲,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北京的大城市病严重,但问题的解决不是单向的,而是在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区域经济的合作优势,共同发展,形成共赢的局面,各地都可以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疏解的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又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坚持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考虑疏解功能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灵活采取集中疏解或分散疏解方式;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既把住增量关,明确总量控制目标,也积极推进存量调整,引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功能向周边地区疏解;坚持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结合北京城六区不同发展重点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谋划,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序推出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因企施策、因单位施策。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制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负责人介绍,规划纲要还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重点领域
交通、环保产业升级先突破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重点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大力发展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发展安全绿色可持续交通。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扩大区域生态空间。重点是联防联控环境污染,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清洁水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谋划建设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在推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重点是明确产业定位和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加强三省市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制定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津冀承接平台建设,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等。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抓紧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阶段。下一步做好五大方面的工作。
核心任务仍是突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在牵住“牛鼻子”上下更大工夫。先行启动一批疏解示范项目,深入开展相关重大问题研究,稳妥推进相关工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抓紧研究推进市行政副中心规划选址、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对重点地区要统一规划,强化土地供应管控,严格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在北京周边地区盲目搞房地产和炒作房价。
公共服务
针对河北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目前,河北省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对此,中央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提升河北公共服务能力。
未来总的目标是,“到2017年,实现京津冀公共服务规划和政策统筹衔接,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逐步推广。到2020年,河北与京津的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初步形成。重点是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推动社会保险顺畅衔接,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水平”。
目前,京津冀三省市已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比如,京津冀三省市均出台了本地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接续办法实施细则,发行了符合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目前三省市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
一体化改革
统筹三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要推动三大改革步伐。
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包括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技术和信息市场一体化等”。
二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包括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务协作会商机制,落实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政策,统筹三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
按照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改革的相关意见。下一步,京津冀三省市将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抓紧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实施方案,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
创新驱动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创新驱动,这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政策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
在推进举措上,一要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加快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衔接,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在大气污染治理、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区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上,联合攻关,协同突破”。
二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体制、机制、政策、市场、科技等多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共同培育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三要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已编制完成关于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做出工作部署。
试点示范
试点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
开展试点示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举措。
推动试点示范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是:一是着力打造若干先行先试平台。“开展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改革试点,推进北京与河北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等”。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率先试点。“在交通领域,积极推进京津冀重点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汽车电子标识、货物多式联运和公路甩挂运输等试点工作;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环首都国家公园试点,探索开展跨区域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工作;在产业领域,鼓励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共建跨区域合作园区或合作联盟,鼓励和推动中关村在天津和河北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三是统筹推动其他领域改革试点。“选择部分市县先行开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同城化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同时,通过在土地、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让老百姓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进展新变化”。
战略落实
防止北京周边盲目搞房地产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抓紧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阶段。下一步做好五大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推进实施《规划纲要》为工作主线,统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分工方案,深化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
二是突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核心,在牵住“牛鼻子”上下更大工夫。“先行启动一批疏解示范项目,深入开展相关重大问题研究,稳妥推进相关工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抓紧研究推进市行政副中心规划选址、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对重点地区要统一规划,强化土地供应管控,严格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在北京周边地区盲目搞房地产和炒作房价。”
三是持续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力争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四是强化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领域率先开展试点示范,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研究制定每项改革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务求每项举措都能落到实处”。
五是进一步完善协同发展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高效完成。